中華新聞記者協會主辦,國泰金融控股公司、中華民國新聞通訊事業協會協辦的「2020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今(15)日上午10時整,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6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盛大頒獎典禮。中華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袁天明、文化部文創發展司副司長陳芝儀及評審團主席、世新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蔡念中、警察廣播電台總台長宣介慈、漢聲廣播電台總台長王宜弘、教育廣播電台副總台長李方琪等出席。
總統蔡英文賀電向所有得獎者表達誠摯祝福,希望藉由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鏈結政府與民間,完善數位科技應用,厚植文創人素質,為國家永續發展榮景貢獻心力。
主辦單位中華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袁天明表示,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今年邁入第9年,諧音是久,希望獎項能夠長長久久、永續發展。尤其這是全國目前唯一獎勵文創新聞報導者獎項,難能可貴。首先袁天明就特別感謝國泰金控蔡宏圖董事長,由於國泰金控的大力贊助,讓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獎項能夠持續舉辦並發揚光大。
袁天明說,今年作品報名件數受到疫情影響減少,但仍肯定參賽作品仍維持極佳品質。他指出,文創產業是二十一世紀的明星產業,以台灣擁有中華文化的豐富底蘊,用這種軟實力來發展文創產業,特別具有優勢。因應知識經濟的興起,與科技技術的日新月異,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雖然蓬勃發展,但大部分業者缺乏推展國際市場的能力,是也面臨必須與時俱進,力謀創新的關鍵時刻。所幸催生多年的文化內容策進院終於在去年6月正式成立,適時為提振臺灣文化力,振興臺灣文化經濟開啟了新的里程碑。未來文策院將透過資源整合、跨域合作與資金投入,形塑國家文化品牌。相信未來在產官學通力合作下,國內文創產業可望扭轉乾坤,再創新局。
文化部文創發展司副司長陳芝儀表示 ,文創產業的發展,政府會透過各種不同的政策工具譬如獎勵補助、投融資來幫助文創業者各種不同的發展階段,他需要什麼樣的政策或資源補助,這是政府應該要做的事情,但文創產業者仍需要自己的努力,可是最後的結果如果沒有在場的媒體朋友幫忙去傳播推動效果可能沒有現在這麼好, 因此她代表政府感謝各位報導優良的文創產業新聞,然後跟政府一起來建構優質的文創產業發展環境。
評審團主席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特聘教授蔡念中表示,本屆收到的作品著重地方創生,不少關注偏鄉當地特色、文化,將之作為報導呈現給讀者。他指出,「藉由作品報導,能讓不同觀眾聽到、看到不同媒體對文化產業的報導,這是最欣慰的地方。」
本屆頒發獎項平面及網路媒體類3名,廣播類5名,電視類7名,總共15名,各獎項可 獲頒獎金新台幣一萬元及獎座一座。本屆各類得獎名單如下:
電視新聞報導類
(一)客家電視台 許儷齡、羅應展,得獎作品《台三線藝術季》系列報導。
(二)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鄭淑文、羅盛達、陳廷宇、鄭凱文,得獎作品《跨界文創三部曲》。
(三)中華電視公司新聞部 陳璽鈞、張書堯、于凡、羅哲超、李宜庭、文楷誠,得獎作品《協力創生 小城的逆襲》系列報導。
(四)三立電視新聞部 郭雅慧、黃琡雯、戴君恬、張逸民、王明輝,得獎作品《風土智創-地方經濟學》。
(五) 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佳珍、鐘雅馨、陳世忠、卓煥鈞、呂漢威,得獎作品《尋根之旅—族群共生共好》。
(六)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薛嘉瑩、呂炯緯,得獎作品《復古‧新創心》系列報導。
(七)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陳雅琳、吳衣璇、李郁莉、林乃絹、林清華、高培騰、陳文枋、陳一松、陳佑彬、黃鈺丰、楊東漢、鍾心怡、蔡幸芳、林貝,得獎作品《新聞深呼吸 – 創生大未來》。
廣播新聞報導類
(一)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臺北總臺) 徐德芳,得獎作品《人親、土親、點石成金~老產業裡的文化新主張》。
(二)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臺 劉文珍,得獎作品《記憶的香氣串起家鄉的味道~苑裡的「藺」類產業~》。
(三)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臺北總臺)張毓芹,得獎作品《老產業新創意萬華文創延續在地故事》。
(四)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 吳宇軒、劉虹鈺,得獎作品《記住我們的歌》專題系列報導。
(五)漢聲廣播電臺 王進福,得獎作品《重生》。
平面及網路新聞報導類
(一)中央通訊社 黃大維、葉冠吟、蔡明珊、王怡文,得獎作品《老.技藝 新.生命》。
(二)經濟日報綜合產業中心 陳葦庭、何秀玲,得獎作品《文創新樣貌系列報導》。
(三) 今周刊 方德琳、黃亞琪、紀茗仁,得獎作品《東方美人茶奇蹟》。
2020/08/15 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6樓國際會議廳

































